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sectionName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评断为呼吸衰竭。按动脉血气分类可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按照发病急缓分类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病因
- 气道阻塞性病变
- 肺组织病变
- 肺血管疾病
- 心脏疾病
- 胸廓与胸膜病变
- 神经肌肉疾病
症状
- 急性呼吸衰竭
-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表现为频率、节奏和幅度的改变。早期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会出现三凹征。中枢性疾病或中枢神经抑制药物所致的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的改变,如潮式呼吸、比奥呼吸。
- 发绀:发绀为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可在口唇、指甲等处出现发绀。
- 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如合并急性CO2潴留,可出现嗜睡、淡漠、扑翼样震颤、甚至呼吸骤停。
- 循环系统表现:多数患者有心动过速;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可导致心肌损害,亦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搏停止。
-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 缺氧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肝功能受损。
- 缺氧及酸中毒则会损伤肾小管,导致肾功能不全。
- 胃肠道黏膜因缺氧使屏障功能受损,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 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的症状与急性呼吸衰竭大致相同,但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 呼吸困难:慢阻肺所致的呼吸困难,病情较轻时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发展成浅快呼吸。若并发CO2潴留,患者可有呼吸过速转为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
- 神经症状:慢性呼吸衰竭伴CO2C潴留时,随PaCO2升高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兴奋症状包括失眠、烦躁、躁动、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等。
- 循环系统表现:CO2潴留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血压升高、脉搏洪大。多数患者心跳增快。因脑血管扩张而产生搏动性头痛。
治疗
- 急性呼吸衰竭
- 保持呼吸道畅通
- 对任何类型的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畅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保持气道畅通的方法主要有:
- 若患者昏迷应使其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
-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
- 若以上方法没有效果,必要时应建立人工气道。若患者有支气管痉挛,需积极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可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等。
- 氧疗:氧疗浓度要保证P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为前提,尽量减低吸氧浓度。Ⅰ型呼吸衰竭选择较高浓度(>35%)给氧可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会引起CO2潴留;Ⅱ型呼吸衰竭应选低浓度给氧。
- 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 呼吸兴奋剂。主要适用于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不宜用于以肺通气障碍为主的呼吸衰竭。
- 机械通气。当机体出现严重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时,以人工辅助通气装置(有创或无创呼吸机)来改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现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用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有不错的效果。
- 病因治疗
- 在解决呼吸衰竭本身所致危害的前提下,对不同病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
- 一般支持疗法
- 纠正酸碱平衡,调节电解质紊乱,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
- 其他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 呼吸衰竭会累及其他重要器官,所以应及时把重症患者转入ICU,加强对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 保持呼吸道畅通
- 慢性呼吸衰竭
- 氧疗:慢阻肺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CO2潴留,氧疗时需注意保持低浓度吸氧,防止血氧含量过高。
- 机械通气
- 抗感染
- 呼吸兴奋剂
-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预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