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病毒性脑膜炎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病原病毒中最多见的是肠道病毒,约占总发病数的80%。
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是由病毒侵犯覆盖大脑和脊髓的硬脑膜、软脑膜及蛛网膜所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具有脑膜刺激征及相应的神经精神表现。能够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种类繁多,有些具有季节性。病毒性脑膜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是多见于30岁以下人群,病程较短,一般预后良好。
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毒种类较多,最常见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有60多种亚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性病毒和腺病毒。这些病毒有的具有季节性,如肠道病毒全年可发病,但夏季和早秋为发病的高峰期,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春季发病率较高。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膜炎表现为散发。
肠道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脑膜炎,病毒大部分在下消化道引起最初的感染,肠道细胞上有与肠道病毒结合的特殊受体,病毒经肠道入血,产生病毒血症,随着血流播散到全身,通过脉络从侵犯脑膜。绝大多数的病毒性脑膜炎均是由于病毒入血后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症状改变。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治疗、防止并发症。对症治疗如头痛严重者可用止痛药,癫痫发作可首选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脑水肿在病毒性脑膜炎中不常见,可适当应用甘露醇。抗病毒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和缓解症状,针对单纯性疱疹病毒及EB病毒多用阿昔洛韦。